卤阳湖的由来
陕西有这么一句话“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在中国历史上有290年春秋的唐代,从高祖李渊到僖宗李儇(xuan),有18座唐帝王陵墓分布在渭北高原上,号称 “关中唐十八陵”。其中有4座就在蒲城,分别是睿宗李旦桥陵、玄宗李隆基泰陵,宪宗李纯景陵和穆宗李恒光陵,加上以墓为陵的让皇帝李显的惠陵合称 “唐五陵”。
大家知道,强汉盛唐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开元盛世时期,大唐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达到了顶峰,代表了当时世界发展的最高水平。
唐睿宗李旦,他是女皇武则天的第四子,李隆基之父。他曾三次登上帝位,在位8年,正式执政两年半,建树甚微,后人评价他虽无政绩,但聪睿明智,恭良谦让,在险恶的政治斗争中,急流勇退,三让天下,上让母亲,再让兄长,三让儿子,防止了宫廷政变,顺应了历史发展,为“开元盛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所以他死后送庙号“睿”,就是指他生前三让天下的聪睿明智之举。
唐睿宗李旦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为自己选墓地。这件差事落在了袁天罡和李淳风肩上,李旦给了袁天罡一枚麻钱,给李淳风一苗针。袁天罡先出发寻找最好的风水宝地,他走过九州十八县,遍访名山大川,到了蒲城地界,一眼就看见了丰山。此山正峰势险,封顶开平,东西向曲峰起伏,状如卧龙,向南有万亩湖面,是建陵的好地方。于是,他勘察了方位,把麻钱埋好后回朝交旨。李淳风等袁天罡回朝交旨后,出发勘察,没费什么事,选准位置,以针定位,回朝交旨。李旦听了袁、李二位汇报,暗差心腹太监前去验看,太监按照二人所提供的地貌、山行前往,发现银针恰巧插在钱孔正中,而桥陵的墓址就确定在这依山傍水的丰山。所谓的水便指的是卤阳湖。
卤阳湖原属古三门湖的一部分,由于地壳运动及黄河、渭河穿道而过,卤阳湖分离,独立成内陆湖。随着渭河河道进一步北移和周边水土流失淤积,至周秦时已成滩湖混成的景象;唐宋时,湖面达到数万亩,自古相传“卤阳湖,岸口宽,一天一夜渡一船,南来北往多半天”,道出了一望无际,烟波浩渺的卤阳湖昔日水深而广的景象;由于人类的过度垦荒加上明朝大地震影响,水面缩小至6000余亩。近代人类垦荒和盐硝工业活动的加剧,尤其是上世纪后期的大量围湖造田,湖区湿地大面积消失,本世纪初天然水域湿地仅剩千余亩。
卤阳湖区域内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541.7毫米,而蒸发量达1000-3000毫米,相差2-5倍之多。降水量少,地表水补给严重不足,大量湖水被蒸发,导致蓄水减少,日渐干枯。再也看不到卤阳湖昔日航船繁忙,车水马龙繁荣景象,卤阳湖成了一个“夏秋水汪汪,冬春白茫茫”的盐碱滩。
古时东为阳、西为阴,这样一则湖水含盐卤,二则又属阳,即取其名为“卤阳湖”。不知在什么时候,湖水退去,航船停泊靠岸,故人们又取其“卤”(卤水)、“泊”(航船停泊)、“滩”(湖变为滩地)之义为“卤泊滩”,一直延续至今。
汉宣帝刘询相关故事传说
汉宣帝刘询,原名刘病已。在他还尚在襁褓之中的时候,这一年,长安城内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巫蛊之祸”。这场大祸发生在年老的汉武帝和并不年轻的卫太子刘据之间。刘据因受敌对势力和佞臣们的诬陷,为父皇汉武帝所疑。他惧祸而被迫起兵讨伐江充,兵自杀。其母、武帝皇后卫子夫也随之上吊自杀。汉武帝在盛怒之下,丧失了清晰的判断力,严令深究卫太子全家及其党羽。卫太子全家被抄斩,长安城有几万臣民受到 株连。许多京官被削籍为民。长安的天牢中有一个刚满月的婴儿,他就是卫太子的孙儿,汉武帝的曾孙,政敌们不知道如何处置他,就将他关在大牢中等待命运的审判。管理这座监狱的官员叫丙吉,他不忍心看到这个小婴儿受苦,就暗中在牢房中找了两个刚生育过有奶水的女犯人轮流喂养这个婴儿。丙吉还给小婴儿找了一间通风、干燥的牢房,精心照料。就这样,可怜的孩子在狱中竟然 奇迹般地成长了起来。小皇曾孙从小体弱多病,在一次大病初愈后,丙吉看着体弱多病的小皇曾孙,替他起名为“病已”。意即孩子的病已经全好了,以后再也不会得病了。这个孩子于是就叫做了“刘病已”。
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生了重病,往来于长 杨、五柞宫殿之间调养。有人想在汉武帝病重间再次兴风作 浪,指示看风水的上书说长安监狱中有天子气。多疑的汉武 帝竟然派遣使者命令官府说,关押在长安监狱中的犯人, 无论罪行轻重,一律杀之。老皇帝希望通过这样决绝的做 法来扫除一切对自己权力的威胁。内谒者令郭穰连夜赶到 丙吉主管的监狱,要执行皇帝的旨意。丙吉勇敢地抗拒圣 旨,命令关闭 监狱大门,拒绝使者进入。他隔着墙壁高 喊:“皇曾孙在这 里。其他人尚且不可因为虚无的名义被杀,更何况这是皇上亲生的曾孙子啊!”双方僵持到天明,郭穰还是进不去监狱。他只好返回宫中将情况报告给汉武帝,并弹劾丙吉抗旨。汉武帝受到这次挫折后,反而头脑清醒了许多,叹气说:“这也许是上天借丙吉之口来警示我吧!”
汉武帝没有追究丙吉的罪过,也没有继续下达杀犯人的圣旨,相反却宣布大赦天下。说来也奇怪,不久汉武帝的病竟然好了。
刘病已也不再是犯人了,可以做一个自由的普通百姓,真正算是虎口脱险了。丙吉找到刘病已的外曾祖母史老太太,将刘病已带到她面前,史老太太见到这个曾外孙,惊喜交加,接过了抚养大任。
西汉昭帝年间,刘病已已成长为一个英勇的少年,他很喜欢到处游历。莲芍县(今蒲城县南)卤阳湖附近村民曾用卤水制盐。当地官吏趁机私收盐税,横征暴敛,鱼肉百姓。一天刘询骑马去冯翊郡,路过今汉帝村附近,碰到县吏公差逼收盐税,殴打群众。刘询深感不平,就说了两句公道话。吏役欺他是行路之人,多管闲事,要把他带到衙门就问罪。刘询心想,自己虽系皇家之孙,但已废为庶人,去衙门必遭不白之冤,无奈只有上马朝东北方逃去。哪知县吏公差不肯放手,一路紧追都紫荆塬下(今安丰村附近),这时刘询的马鞍翻转,他顾不得扶鞍捆绑,急忙勒马向西奔逃。一直跑了约有十里之遥,到达今宜安地界,捆鞍绳被马绊断,马鞍坠地。刘询急于奔命,也顾不得去拾遗鞍,遂即打马下塬,向北驰奔,途中一只鞋从脚上滑掉也不知道。到达今椿林镇护难村附近时,村旁一位老农,见他这般狼狈,问明情况后深表同情,遂叫他到村中躲藏,并骗吏役说已向东过去多时了。老农给刘询换了鞋,又拿了一些干粮,送他向西南逃去。刘询骑着马向西南走不多时,太阳已经落山。暮色沉沉,四野茫茫,路旁芦苇丛生,水滩交错,渺无人烟。不料碰上了几个歹徒,他便打马向南夺路逃走,歹徒不肯放过,拼命追赶。距离今王家村不远,刘询急中生智,弃马而走,徒步上塬。他趁着天黑悄悄溜入一户农家院内,发现墙角有一空瓮,迅速跃身跳入瓮中,并将旁边的一个烂竹笼覆于瓮上,主人丝毫没有发觉。刘询在瓮中丝毫许久未听到异动,即出瓮向主人道谢,并诉说自己的遭遇,主人安慰刘询说:“这里全是荒滩野草,人烟稀少,盗贼出没无常。失马事小,只要你人身安全就是万幸。”刘询在此也不敢久留,即动身回长安去了。
晚年的汉武帝最终知道了“巫蛊之祸”的真相,明白了儿子刘据的苦衷与冤情。他悔恨不已,下诏罪己,开始为案件平反。刘病已的命运开始改变。临终前,汉武帝依然对亲自害死儿子耿耿于怀。他想到刘据这一脉中还保留着一个独子——刘病已,于是下诏令宗正(主管皇室族系的官员)将他的名字重新载入皇室的牒谱,正式恢复了刘病已的皇室成员身份。
公元前73年,刘病已即位,称汉宣帝,改名为刘询。他有丰富的游历经验,深知民间疾苦,不仅能坚持“文景之治”的轻傜薄赋方针,而且延续了高帝的“修养生息”政策,深受群众的爱戴。后人将他遇污吏恶役打人及其替群众讲公道话的地方,命名为“汉帝村”;逃跑途中马鞍翻转之地取名“鞍翻”,后以谐音雅化为“安丰”;把遗失马鞍之处改名为“遗鞍”,后雅化为“宜安”;奔跑中把鞋滑掉的地方取名“鞋溜”,转写为“鞋刘”;他藏身的村庄,命名为“护难村”。
汉宣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任用贤能,贤相循吏辈出。他能注意减轻人民负担,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并重视吏治,认为治国之道应以“霸道”、“王道”杂治,反对专任儒术。在对外关系上,刘询于本始二年(前72年)曾联合乌孙打击匈奴,设置西域都护府监护西域诸城各国,使天山南北这一广袤地区正式归属于西汉中央政权。宣帝在位期间,全国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史称“宣帝中兴”。
昭君出塞
汉元帝建昭元年(前38年),王昭君被选入宫,成为宫女。竟宁元年(前33年)正月,时为匈奴单于的呼韩邪第三次朝汉自请为婿,王昭君奉命嫁与其为妻,号为宁胡阏氏。二人共同生活三年,育有一子伊屠智伢师,后为匈奴右日逐王。
建始二年(前31年),呼韩邪单于去世, 昭君向汉廷上 书求归,汉成帝敕令"从胡俗", 依游牧民族 收继婚制, 复嫁呼韩邪单于长子复株累单于,两人共同生活十一 年,育有二女。王昭君去世后,葬于呼和浩特市南郊, 墓依大 青山,傍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冢";到了晋朝, 为避晋太 祖司马昭的讳,改称明君,史称"明妃"。
汉宣帝刘询在位期间时,匈奴由于出了五个单于,互相攻打杀伐。其中有个单于叫呼韩邪,他杀了一个主要的敌手,打败了别的几个单于,差不多可以把匈奴统一了。想不到他的哥哥自立为郅(zhì)支单于,又跟呼韩邪单于打起仗来了。呼韩邪单于打了几个败仗,死伤了不少人马,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大臣当中有人劝他跟汉朝和好。呼朝邪单于决定亲自带着部下到长安来见汉宣帝。
公元前51年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亲自来见汉宣帝。汉宣帝亲自到长安郊外迎接了他,为他开了盛大的宴会,还送了不少礼物。
呼韩邪单于和匈奴的大臣们在长安住了一个月。到了二月里,呼韩邪单于请求汉宣帝帮助他们回去。汉宣帝答应了,派两个将军带领一万六千名骑兵护送他到了漠南。这时候,匈奴正缺少粮食,汉朝送去了三万四千斛(hú,古时候十斗为一斛)粮食。
郅支单于怕汉朝帮着呼韩邪单于去打他,也打发自己的儿子到长安来,表示和汉朝友好。西域各国也都争先恐后地来和汉朝打交道。汉宣帝不用说多么高兴了。
汉宣帝在位的几十年,汉朝强盛了一个时期。公元前49年,汉宣帝病死,太子即位,就是汉元帝。过了几年,郅支单于侵犯西域各国,还杀了汉朝派去的使臣。西域各国请求汉朝出兵,于是,汉朝发兵打败了郅支单于,郅支单于也死了。
郅支单于一死,呼韩邪单于的匈奴王位可以坐定了。他在公元前33年再一次亲自到长安来,要求和汉朝结亲。汉元帝也愿意同匈奴和亲,答应了。他吩咐大臣到后宫去传话:“谁愿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当作公主看待。”
后宫的宫女都是从民间选来的,她们好像关在笼子里的鸟儿,永远没有飞的份儿。能够出去嫁人的话,就是嫁给一个平民也够称心了。可是要她们离开本国到遥远的匈奴去,谁都不乐意。其中有个宫女叫王嫱(qiáng),又叫王昭君,很有见识。为了两国的和好,她报名愿意到匈奴去。管这件事的大臣正为了没有人应征而焦急,难得王昭君肯去,就把她报上去。汉元帝就吩咐几个专门办理喜事的臣下,准备嫁妆,择个日子,给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成亲。
到了结婚那一天,呼韩邪单于瞧王昭君年轻美貌,从心眼里感激汉元帝。不说别的,那份嫁妆已经够叫他高兴了。光是绸缎布帛一项,就有一万八千匹,丝绵一万六千斤。从汉朝方面说,只要匈奴不来侵犯,使边界上的居民能够不受到抢劫和屠杀,已经够称心了。现在呼韩邪单于一心跟汉朝和好,从此不再来侵犯,汉朝怎么样优待他也都乐意的。因此,在呼韩邪单于夫妇离开长安那一天,汉元帝在宫廷里举行一个盛大的宴会欢送他们。
王昭君到了匈奴,住在塞(sài,有防御工事的边界)外,从此见不到父母之邦,心里不免难受。但匈奴的百姓都喜欢她,尊敬他,她慢慢儿也就生活惯了。打这以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六十多年没有打仗。
杨毛郎斗蟒
(毛郎斗蟒故事:)(在蒲城、富平广大群众中,流传着一个关于卤阳湖的美丽传说。相传在很早以前,卤阳湖是一汪美丽的湖泊,那时候,这一带风调雨顺,鱼米飘香,百姓安居乐业,一片繁荣兴旺。 有一年,卤阳湖里突然出现了一条长十几丈,桶一样粗细的黑蟒。黑蟒潜伏在湖中,每年要捕食很多人,弄得当地百姓人心惶惶,有地种不得,有鱼打不得,有商做不得。
王寮塬上上杨村有个青年叫杨毛郎,从小习武,技艺超群,又喜读圣贤书,胆识过人。眼看着卤阳湖被弄得路断人稀,百姓惶惶不可终日,心里十分焦急,就组织了十多个身强力壮的村民,手握青锋宝剑,身带硬弓长弩,找大蟒搏斗。他们在湖中激战了七天七夜,直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大蟒终于支撑不住,带着浑身伤痕逃走了。杨毛郎和村民们也伤迹斑斑,躺在地上,一丝劲也没有了。
赶走了大蟒,逃难的百姓又纷纷回到家园,不料又遇上百年未有的大旱。瘦骨嶙峋的老百姓,穿着补丁摞补丁的破衣服,戴着自编的柳条帽,成群结队地到卤阳湖求雨。杨毛郎也和大家一起,在湖岸上向老天祈祷,整整跪了七天七夜。
卤阳湖龙君是位正直善良的老龙,被杨毛郎和百姓们的真诚感动了。他于是变为一位白衣秀士,飘然来到杨毛郎身边,说:“小伙子,我是卤阳湖龙君。你们的痛苦和赤诚我都知道了。但是没有玉帝的命令,谁敢降雨啊!还是劝乡亲们回去,到别处谋生去吧。再别指望降雨啦。”
“为啥?”杨毛郎不解地问。
龙君叹了口气说:“唉,若说起这事来,还和你有关啊。”
“和我?和我有什么关系?”杨毛郎更加迷惑不解。
“是呀,和你有关,还记得你们一年前打败的那条黑蟒吗?”
“记得。”
“它是天上司雨大臣的外甥。可是条惹不起的龙哪!那黑蟒受伤以后,逃到它舅舅那里,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要舅舅替他报仇。司雨大臣闻言大怒,立刻下令,十年不准给卤阳湖一带降雨。”
“那您为啥不把这情况告诉玉帝呢?”杨毛郎问。
龙君摇了摇头说:“你哪里知道,司雨大臣正是我的上司,我得罪得起吗?”
“可是,你就忍心让百姓这样流离失所,饥寒交迫而死吗?”杨毛郎质问老龙。
龙君无可奈何地摇了摇沉重的头,说:“小伙子,再说也是无用的。我确实无能为力啊。”说完就转身钻入湖中。望着一碧如鉴的湖水,龙君入水后留下层层扩散的涟漪,杨毛郎心急如焚,苦苦地哀求着:“龙君,龙君,救救乡亲们吧!”对着浩渺的湖水,湛蓝的天空,杨毛郎一声声呼唤着。这喊声在宇宙间回响,震撼着龙宫。老龙王徘徊了很久很久,终于下定了决心:“罢罢罢,救百姓要紧。杀人不过头点地,就豁出这把老骨头。”
龙君又钻出水面,对杨毛郎说:“小伙子,让大家回去吧,回去吧。我马上降雨就是了。”
“真的?”
“真的。”
“没有圣旨怎么办?”
龙君苦笑着说:“就我这把老骨头了,任他怎么办。”
“龙君,你……”杨毛郎满含热泪,望着老龙王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老龙王说完,驾云腾雾,飞上空中。只见他摇摇头,摆摆尾,呼来风,唤来雨,不一会,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百姓们在雨中狂欢雀跃,大地立刻滋润出了绿色。
大雨下了约一个时辰,天空中突然一声巨响。老龙王惊恐地落下来,对杨毛郎说:“小伙子,你赶快跑吧,神兵天将抓我来了。”
杨毛郎说:“不,你为百姓做了好事,你赶快逃吧,让我来顶着。”
龙王苦笑着说:“傻孩子,你虽然是个武士,可你哪里是天兵天将的对手啊?你虽有心替我顶罪,但哪能瞒得过天兵天将的眼睛?还是快走吧,孩子!”
杨毛郎眼看着老龙君为百姓身遭劫难,决定以死保护龙君。他忽然心生一计,说:“龙君,你把龙袍脱下来,我有办法让你免罪。”老龙王脱下龙袍,疑惑不解地递给杨毛郎。杨毛郎脱下自己的衣服,给老龙王穿上,让他快走。
龙王走后,杨毛郎就穿上龙袍,等待着天兵的到来。这时候,托塔李天王率金叱、木叱、哪吒三弟兄和神兵已经包围了卤阳湖。
杨毛郎坦然地向李天王父子走去。托塔李天王喊到:“大胆孽龙,无旨降雨,该当何罪?”
杨毛郎答道:“降甘露,救万民,何罪之有?”
“放肆!”李天王大怒,挥剑直向杨毛郎刺来。杨毛郎一摆头,剑锋正好削掉了胡须。这胡须纷纷落地生根,不久就长成又细又长的草,人们叫它龙须草。
李天王大怒,让天兵抓起杨毛郎,五花大绑,又对哪吒喊道:“捣毁卤阳湖,带孽龙上天缴令。”
哪吒一挥手,那火枪和风火轮像几条火龙飞向湖中,霎时,卤阳湖浓烟滚滚,变成了一片无际的火海。湖水沸腾,湖中水族在熊熊烈火中化为灰烬。
杨毛郎被天兵抓在空中,看着卤阳湖上浓烟滚滚,一片火海,难过地流下泪来。泪水滴入湖中,湖水变成咸的。烈火把卤阳湖烧成了干滩,杨毛郎的眼泪变成了一层层白生生的盐碱。
托塔李天王把杨毛郎抓上天宫,交给太白金星审问。杨毛郎大义凛然,临危不惧,一五一十地控诉了黑蟒如何为非作歹,为害人间。司雨大臣如何公报私仇,坑害百姓。又把老龙王如何冒死降雨,普救百姓的事,全告诉了太白金星。太白金星听完深受感动,立刻让给杨毛郎松绑,并把杨毛郎的冤情原原本本奏明玉帝。玉帝闻言大怒,立刻下令斩了徇私枉法,公报私仇的司雨大臣和黑蟒。为了褒扬杨毛郎的爱民精神,玉帝便让杨毛郎做了司雨大臣。从此卤阳湖一带,又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